根据澳大利蒙纳士大学SPHERE卓越研究中心的一项新研究,2011年至2021年间,在澳大利亚全科医疗诊所就诊的女性中被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比例几乎翻了一番。
这项题为《2011-2021年澳大利亚全科医疗实践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的临床表现、检查与管理:一项开放队列研究》的全面研究,已于本月发表在《澳大利亚医学杂志》(MJA)上。该研究采用了严谨的分析方法,所获见解将有助于未来制定策略,改进全科医生对该病的诊断与管理。
研究分析了来自2700家诊所、共660名全科医生所提供的近2万名14至49岁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的去标识化电子医疗记录。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病率的上升,可能反映出患者倡导团体在提升消费者及医疗专业人员对该疾病认知方面的努力,同时也得益于盆腔超声等临床检查手段应用范围的扩大及其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SPHERE卓越研究中心主任丹妮尔·马扎教授指出:“我们发现越来越多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前来全科诊所就诊。她们的症状多样,这增加了全科医生识别该病的难度。”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往往具有挑战性,因为其症状复杂,且常与其他疾病重叠。我们需要加强对全科医生的支持,提升他们识别和处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能力。这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马扎教授表示,该研究还为澳大利亚全科实践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现形式与管理现状提供了重要新见解,并为预计于2026年中期实施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管理计划(EMP)提供了关键背景信息。
澳大利亚全国八家全科诊所——分布于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和西澳大利亚州——已于2025年6月开始试点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管理计划(EMP)。
该计划由SPHERE与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师学院(RACGP)共同开发,其制定、试点及全国推广均由澳大利亚政府卫生、残疾与老年护理部(DoHDA)资助,属于《国家子宫内膜异位症行动计划》的一部分。
该研究还发现:
在全科医疗环境中,女性被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位时间为2.5年。
2011年至2021年间,医生使用盆腔超声作为诊断工具的比例显著上升。
马扎教授表示:“随着近期指南建议采用盆腔超声辅助诊断,更多女性接受此项检查是一个积极的趋势。”
此外,临床医生、医学研究人员及政策制定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注也显著增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2025–26财年预算中宣布新增11家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慢性盆腔疼痛专科诊所,并拨款更新国家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指南,同时支持EMP的开发与推广。